【I Got App series】香港新聞 Less is more !!

其實我地每日都好難咁吸收大量新聞資訊。而加就有一隻集合6大主流媒體的新聞app,不多也不少,剛剛好。
下面係佢地一D既簡介。

香港新聞 (Less is more)

香港主流媒體(蘋果日報,明報,東方日報,香港經濟日報,信報,高登新聞), 簡潔的介面設計, 讓您即時看到最新資訊!
香港新聞列表:
蘋果日報
明報
東方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
信報
高登新聞

香港新聞主要功能:
-Newsfeed模式,介面簡潔。
-輕鬆上下滑動去閱讀新聞。
-輕鬆調整新聞介面大小
-收藏新聞
-分享新聞
-管理新聞資源

【I Got App series】A nice try for Newsline

 The app Newsline integrated CNN , CNBC ,Engadget and Goal.com by using RSS function. They represent the four major topics for users to read it. All news like top news, france news, technology and sports news are all included. So, it’s a good combination to take it all into an app.If you wanna see how it work, let’s download and try it.

香港初創科企:走出創業迷霧

縱然坐擁創業的有利環境,香港離「亞洲矽谷」依然很遠。
莊芷坤(Jacqueline)聽過不少「創業神話」–一間初創科企僅以電梯遊說(Elevator Pitch)便成功獲得風險投資(VC)200萬港元,儘管該公司並沒有商業模式,只得一個大概的產品概念。
作為香港移動方案顧問公司Green Tomato的CMO,Jacqueline說這種故事是當下傳媒報導的焦點,縱然並不能反映整個行業的生態。
圈外人從報章雜誌看到,近年本地的初創科企正如火如荼地募資。不過,業內人士擔心媒體對此的大肆報道會使初創科企走入誤區,進而導致整個產業生態失衡。
事實上,根據今年4月Google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創業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有關香港初創企業生態的研究報告,缺乏投資正是限制本地創業發展的一大因素。
作為香港本土其中一個曾成功融資的移動應用,Green Tomato旗下的Talkbox一度與所謂的「成功」近在咫尺。
Talkbox是語音即時通訊應用(IM)的鼻祖,但由於此前Green Tomato一直專注做外包服務,Jacqueline說開發Talkbox純屬玩票。在開發前從未想過怎樣去維護,更沒料到它會一夜爆紅。她坦言,當Talkbox的用戶達到100萬而騰訊又向他們拋來橄欖枝時,整個開發團隊都感到手足無措。
「一開始我們覺得Talkbox的概念好玩才做出來,打算開發完就算了,從沒想過用它來賺錢。誰料到在高峰期,我們每個月差不多要花100萬港元去維護服務器,如果當初知道成本這麼高,我們絕對不會做這個產品。」

没有後悔拒絕騰訊

Talkbox並沒有接受騰訊的投資,但其獨創的「Push-to-talk」語音對講模式啓發了騰訊旗下的微信,之後更成為後者稱霸內地手機IM的殺手鐧。
然而,Jacqueline說Talkbox團隊從沒後悔作此選擇,因他們明白得到總是以失去為代價。
她說:「旁觀者可能覺得我們很蠢,騰訊送錢都不要。但他們不知道,在一宗交易里,我們對股權和商業模式的考慮往往比錢更多。」
今年已是Jacqueline在業內摸爬滾打的第五個年頭,她深諳很多初創科企只屬曇花一現。在募資後,迎接這些公司的往往不是成功,而是失敗。
編按:作者根據「偉大航道The Startup Grand Line」的數據,繪畫本地初創企業的募集資金情況的分析圖表

編按:作者根據「偉大航道The Startup Grand Line」的數據,繪畫本地初創企業的募集資金情況的分析圖表
Google與中大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接受問卷調查的本地創業者中,只有8%表示其種子期(Seed Round)融資的主要來源是VC投資。2007至2012年間,本地初創企業所獲得的VC只有3%來自本地企業或機構,遠低於美國的16%。
同樣地,在本地初創企業社區「偉大航道The Startup Grand Line」收集的「香港Startup募資記錄」中,截止到今年五月底,自2013年11月起共有33間香港初創企業成功募資,但當中有19間仍處於種子期和A輪。
Jacqueline擔心,那些從建立之始就以拿VC為目標,在創世之初就做好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準備,但沒有一個穩固的商業模式的的初創科企,會破壞本地尚未成熟的行業生態。
她解釋道,這些初創科企沒有考慮過產品的長遠發展,把融到的錢投進一個接一個的「短命」產品,根本不能給投資者信心。
「They would give our industry a bad name(他們這樣會毀掉科技行業的名聲)。」
Green Tomato CMO莊芷坤

Green Tomato CMO莊芷坤
香港另一間初創科企GoGoVan的共同創辦人關俊文(Reeve)認同Jacqueline的說法。他說:「對於Startup而言,抱著想賺錢的念頭是做不成好產品的,畢竟只有創新的想法才能締造行業顛覆者(Game Changers)。而當兩個人同時有同一創意時,這個遊戲就是執行力高低的較量。」
GoGoVan被譽為香港的「貨車版Uber」,是一款O2O的電召貨車應用。創辦短短兩年間,GoGoVan已衝出香港,開拓了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市場。去年年底,其更獲內地社交網站人人網1000萬美元的融資。
Reeve說,正是團隊成員產品導向型(Product-driven)的思維模式和他們對產品的熱忱,造就了今天的GoGoVan。
在開發GoGoVan時,Reeve和另外兩位創辦人花了兩個月時間走遍全港各個貨車司機的集聚地,向司機做問卷調查,瞭解行情,同時宣傳自己的叫車App。
「剛開始,很多司機都對這個叫車App沒興趣,當中有部分上了年紀的司機甚至不懂用智能手機,所以我們就一步一步地教他們。」Reeve稱,這個過程中使他瞭解到良好的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以及龐大的用戶基礎(User Base)對GoGoVan的重要性。
作為數碼港其中一個孵化項目,GoGoVan上線後便獲得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CCMF)10萬港元的資助。
reeve_5JUNE

GoGoVan共同創辦人關俊文
眼見近年香港有望成為亞太地區一個重要的創新及創業中心,除了數碼港創業微型資金外,香港政府亦推出數個資助計劃幫助改進本地的創業生態。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裡,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批准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小型貸款計劃並建議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港元。(編按:小型貸款計劃已在2012年6月推出)
然而,Jacqueline認為燒錢並不能「谷」創新。
她將新加坡視為反例。雖然新加坡政府不斷向科技產業注資,但是當地依然沒有享譽世界的初創企業,還正面臨著同質化的趨勢。
「這就好比香港有一個OpenRice,而新加坡會有10間公司做類似OpenRice的產品。」
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朱志賢也認為,矽谷的生態環境是建立在大學、初創企業、大公司、風險投資和基礎設施等相互結合、推動的基礎上,而政府在此中只唱配角。
他說:「政府用錢能做的事其實不多,因為在撥款時用的是公帑,要受所有納稅人的監察。計劃要通過立法會,更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而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則表示,香港雖坐擁精湛的技術、低稅收和強而有力的法律制度,在亞太區創新領域內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然而,在政策「拆牆鬆綁」以及培育相關人才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另外,莫乃光建議本地初創科企應主動協同建立一個健康的行業生態環境並努力走全球化路線,切勿原地踏步等待政府「拉一把」。
AppTask便是本地其中一間「向世界出發」的初創科企。去年年底,其旗下的企業通訊應用TeamNote獲得矽谷著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注資。TeamNote的聯合創始人和CEO羅國明(Roy)更帶領團隊遠赴矽谷接受為期3個月的培訓。
Roy表示,香港的初創科企在拓展歐美市場時遇到的困難相近,就是怎樣通過「口口相傳」(Work of Mouth)讓更多人認識產品以及如何本土化產品。
不過,他亦透露從YC身上學到跨越一切障礙的絕招,即YC的口號「做用戶想要的產品」(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他說,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是初創科企的頭號殺手。他希望將這個信息以及矽谷的分享文化帶回香港。
「矽谷的創業者都很樂意和你分享一切資訊,這和亞洲人怕被抄橋的思維大相徑庭。」
TEAMNOTE ROY

TeamNote的聯合創始人和CEO羅國明

「我視有人抄襲為產品有發展空間的佐證」

香港有不少初創科企都因害怕「山寨」而拒絕開拓內地市場,但Roy認為在科技產業里並無地域界限。他說:「被抄是無可避免的,但我視有人抄襲為產品有發展空間的佐證。」
儘管內地兩大叫車應用巨頭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很可能會成為GoGoVan的潛在對手,Reeve對發展內地市場依然保持樂觀。
至於一直被認為是「山寨」受害者的Talkbox,Jacqueline說團隊不會抗拒與內地投資者合作,但會對開拓內地市場持謹慎態度。
「儘管Talkbox幫我們打開內地市場,但其主要的‘山頭’已被行業巨頭佔領。除非真正瞭解潛在的小眾市場(Niche Market),我不建議本地初創科企進軍內地。」
Google和中大的研究發現,儘管香港的科技產業依然存在種種誤區,本地初創科企的生態系統自2009年以來還是增長了近3倍,本地年輕人也積極嘗試創業之路。
業內人士稱,儘管香港的科技產業發展進程緩慢,但能看到穩定發展的勢頭。
Jacqueline依舊認為香港是個做創新產品的好地方,因為越來越多的本地初創科企願意加入「行業顛覆者」的行列。

投資下一站:人工智能炒股

人工智能學會主席Ben Goertzel

人工智能學會主席Ben Goertzel(信報資料圖片,黃俊耀攝)
有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你的資產管理人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部體型比你更細、會思考的機器呢?
比爾蓋茨(Bill Gates)、馬斯克(Elon Musk)、霍金(Stephen Hawking)紛紛公開呼籲,人工智能將會威脅人類的發展。人工智能惡魔論甚囂塵上,未來趨勢大師Thomas Frey則預測,科技發展會致使2030年前有20億個工作機會消失,並警告人工智能將會衝擊股票市場。

AI將支配金融市場

人工智能的威力已擴及金融業,人工智能投資(A.I. Investing)明顯是一類。全美就有幾十個應用人工智能的基金正在市場進行買賣。據彭博報道,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亦正籌組一個六人的人工智能團隊,專責設計交易演算法(trading algorithms),借助歷史數據和統計分析來預測金融行情。
「人工智能科技將取代人做投資決定。」人工智能學會主席Ben Goertzel對本刊記者表示。Ben Goertzel是一位美籍科學家,3年前在香港開了一家應用人工智能科技的資產管理公司Aidyia。他預計未來5至15年內,人工智能科技會介入人類絕大部分的投資活動。
「演算交易已主導了今天的金融市場,但下一步市場將會由人工智能來支配」,理由是,「簡單的演算法會賺錢,但不會適應學習,而人工智能能夠適應學習,最後演算交易將被人工智能超越」。而且,高頻交易並不是人工智能科技的目標,他認為是時候把較長線的投資決定交給機器去負責。
「利用電腦程式去決定交易是最低層次的,因為人可以改變投資決定;下一個層次是由我們訓練機器如何學習,讓機器從市場中學習。」
Ben Goertzel有「AGI(人工通用智能)之父」的稱號,他研發的AGI系統,是能模仿人腦甚至比人腦更加優勝的機器,特別著重一般認知和抽象學習。他解釋,AGI是人工智能的分支,比人工智能更加專門。而AGI最大的特點是擁有深度學習能力,因此它亦稱為「強人工智能」。
AGI做的是模仿人腦,但要超越人腦的局限,包括記憶力和情緒。把偏向學術性的AGI應用到金融市場上,便能盡顯人工智能的優勢。一方面,人工智能理解海量經濟數據的能力,是人類及不上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受情緒影響,戰勝恐懼與貪婪的人類普遍弱點,所作的投資決定比人更為客觀。
AGI的美麗之處還在於其預測能力,能辨認和集合不同語言的新聞和資訊,綜合基本因素和經濟數據,以及不同市場的價格和成交量等資料,經過複雜演算後預測個股在未來一星期或一個月的價格走勢。
人工智能可以預測人類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從而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以他研發的系統為例,基於未來30天股價變化的預測,每日會顯示數十隻股票買入及賣出的指示。可是他表示,人工智能的預測準確率不高於六成,「持續六成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此,他的測試顯示回報率每年仍可高達29%,遠比一般人腦優勝。

創業何須征服世界

cwb keith 5june
一直以來,做科技Startup的朋友,都在尋求「征服世界」的點子。我們希望研發出像Facebook、Youtube、Instagram、Whatsapp那種能夠成為現代人「必需品」的產品。大家夢想有一天會成為另一個喬布斯,以創意和科技令生活變得更美好 - 也順帶令自己成為億萬富豪。
但其實創業是否一定要有「征服世界」般宏大的願景呢?以前我一直相信,做夢,就要夢得大一點。但近幾年我認識了幾位成功創業家,他們的故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最經典的例子是GoGoVan的Steven。當GoGoVan還只得幾位員工時,我已認識Steven。未成立GoGoVan前,他們本來打算做送飯盒的生意。因為送飯盒需要電召客貨車(街車),所以察覺到「街車」這個行業有很多不足之處,才創辦了GoGoVan,以手機科技解決一個他們的切身問題。這個看似本土市場上的一個小問題,其實藏著極大商機,GoGoVan在短短一年間,便籌集了過億港元的投資,正式進軍海外市場。誰想到,他們開始時不過是因為Call不到街車送貨?
另外一位朋友Ray,他因為在街上和同事為自己公司派傳單,卻被誤認為派傳單公司,於是將錯就錯,開辦「洗樓王」,專為顧客逐家逐戶「洗樓」。由數名員工開始,一路做到每年數千萬元營業額,幾乎壟斷了整個洗樓市場。Ray開始時也沒有想過會做到這種規模,時至今日,他已征服香港市場,並開始積極到大陸發展。
而「時昌迷你倉」的Kevin,本來是因為家族生意出現問題,才想到將停了工的工廠,改裝成迷你倉分租給一般市民。怎料這個生意模式令他一炮而紅,成為每年營業額過億的迷你倉龍頭企業,最近更開始將生意發展到海外其他國家。
以上三位都是很本土的創業家,一開始都沒有想過要成為「世界第一」,但都在短短幾年間在香港市場獨當一面,繼而發展香港以外的市場。認識他們,令我有所反思:其實只要能夠想到最好的方法為用家解決問題,就算只針對本地市場,也可以有一番作為。「征服本土」反而成為「征服世界」必需的踏腳石。
在香港講創業,各方專家都建議創業要有大想頭。但其實本地有很多創業者,只想以商業形式為客戶解決眼前的切身問題。就如以上提到的三位創業家,生意模式說出來都並非驚天動地,但卻能夠命中用戶需要達至快速增長,在短短幾年間征服香港市場,放眼世界。
所以我們在籌辦本地Startup社群TIPS的時候,特別邀請他們做導師和顧問,將創業的實戰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非常感謝他們願意和我們一起無償付出,建立本土創業生態系統,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有心創一番事業的香港年青人。

Facebook Lite登場 拓新興市場

(官網圖片)

(官網圖片)
Facebook(fb)推出一款在資源有限地區使用較少數據及運作速度較快的「輕身版」Android(安卓)系統App,便利亞洲等新興市場用戶。
這個名為Facebook Lite的App所佔容量不到fb主App的1%,能夠在網速較慢、帶寬有限的地區運行。
產品經理Vijay Shankar表示,目前先針對亞洲地區推行,很快會開放予部分拉丁美洲、非洲和歐洲國家使用。目前還有許多國家正使用2G網絡,比許多發達國家的4G網絡慢得多。
他說,fb是想提供多一個選擇。Facebook Lite以使用低於0.5MB